2018-03-28 15:18:26
阅读(2272)
葡萄酒已经走进千家万户,人们也越来越多地开始喜欢上这类产品了。那么对于葡萄酒的了解,国人还是知之甚少,特别是对葡萄酒的一些知识,人们还都不是很了解。有人曾经说在喝葡萄酒的时候,出现了类似玻璃渣的物质,让人感觉很不好。那么这种“玻璃渣”究竟是什么呢?出现这种“玻璃渣”的葡萄酒究竟还能不能饮用了?
其实,这是一种名为“酒石酸”的晶体。
1、什么是酒石酸?
这种物质我们平时吃的葡萄、香蕉和酸角中都有。
它非常容易溶解在水或葡萄汁中,却不能完全溶解在酒精溶液中。有的葡萄酒在低温下,来自葡萄果实的酒石酸就会析出变为晶体。
酒石酸本身无毒无害,但若出现在白葡萄酒中,很容易被误认为玻璃渣;出现在红葡萄酒中会被色素染成红色或棕色,更容易被误认为是沉淀。
2、所有的葡萄酒都含有酒石酸
酒石酸来自酿酒葡萄,是组成葡萄酒中“酸味”的重要成分。不过,葡萄的品种本身、生长的气候条件都会影响酒石酸含量。
酿酒的葡萄要比我们平时吃的葡萄含更多酒石酸。有的葡萄品种,如长相思(Sauvignon Blanc)、雷司令(Riesling),酒石酸含量较高;有的葡萄品种,如黑皮诺(Pinot Noir)、马尔贝克(Malbec),酒石酸含量相对低一些。
凉爽气候下生长的葡萄,在花期的新陈代谢过程能积累大量酒石酸;而温暖气候条件下生长的葡萄,尤其是生长季比较长的葡萄,酒石酸含量要低一些。
3、为什么大部分葡萄酒没有这种渣?
原因很简单,在葡萄酒装瓶前,把这种渣过滤一遍。
传统的做法是,利用冬天寒冷的天气,使葡萄酒温度保持在结冰临界点 3-4 个月,然后过滤去除酒石酸晶体。现代的做法是,利用制冷系统使葡萄酒保持 -5℃ 至 -10℃ 的低温,2-3 周后过滤酒石酸晶体。这种做法基本可以保证,葡萄酒装瓶上市后不再出现酒石酸晶体。
酒庄在酿制葡萄酒时,发酵罐或储酒罐内壁会生产一层酒石酸晶体,等到葡萄酒装瓶的时候,安排人手把这些酒石酸刮下来,提纯后就可以应用于食品饮料工业。这种粉末就是塔塔粉,做蛋糕的时候能帮助蛋白打发及中和蛋白碱性,使蛋糕更柔韧。
4、哪些葡萄酒容易出现这种渣?
(1)装瓶前没有过滤的葡萄酒。
(2)来自气候较冷的产区的葡萄酒酸度较高,容易出现酒石酸晶体。比如,一些德国白葡萄酒。
(3)长期储存在低温条件下的葡萄酒。
(4)老藤葡萄酒。老藤葡萄吸收的矿物元素含量多,而钾、钙离子与酒石酸结合会形成沉淀。
(5)陈年白葡萄酒。具有陈年潜力的白葡萄酒一般酸度比较高,陈年过程中钾、钙离子与酒石酸结合会形成沉淀,而且陈年时间越长,沉淀越多。比如,陈年贵腐菌。
5、带渣的葡萄酒该怎么喝?
酒石酸晶体来源于葡萄果实本身,对人体无毒无害,而且它尝起来也不酸,而是带有一种沙沙的感觉。这种渣可以通过醒酒去除:
(1)在确定要饮用哪一瓶葡萄酒之前,应该保持酒瓶处于直立状态数小时;
(2)醒酒前需准备好醒酒器、漏斗、滤布和一个光源;
(3)开瓶时,不要摇晃或者转动酒瓶,开瓶之后要透过光源观察瓶底,确定沉淀物并未污染上方液体;
(4)倾倒葡萄酒前,目光要与酒瓶成 90 度,慢慢倾斜酒瓶,缓缓地将葡萄酒注入醒酒器中;
(5)注意要将瓶中最后有沉淀的酒液留在瓶肩,不能倒入醒酒器中,确保醒酒器中无沉淀。
实际上,许多专业人士喝葡萄酒时,并不介意有渣。小编在碧尚男爵酒庄喝贵腐酒时,酒庄并未刻意除去酒石酸;还遇到过勃艮第酒商喝陈年老酒时,对杯底沉淀并不介意,并品尝了一番。
6、酿酒师“故意”留下这种渣
在一些气候寒冷的产区,比如德国,常常面临葡萄不成熟的问题。如果葡萄酒中能析出酒石酸,说明酿酒葡萄在采收时苹果酸含量低,也就是葡萄成熟状态理想。
反之,在一些气候温暖或炎热的产区,酿酒师也会避免过滤酒石酸,因为这里的葡萄酒容易酸度不足,而葡萄酒需要高酸度来保持鲜爽口感。
对于酿酒师而言,酒的品质永远是他们追求的对象,为了尽可能少的影响酒的品质,酿酒师并不会过滤掉这些晶体。但是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对葡萄酒了解的可能并没有那么多,就会产生误解,认为这是变质的葡萄酒。
1、本网中刊登的文章、数据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原创文章由秒火好酒代理网编辑整合,转载请注明秒火好酒代理网出处。
2、转载其它媒体的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网站刊登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3、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持有异议,请与秒火好酒代理网客服联系。联系电话:400-999-2585
免费客服热线
400-999-2585
您的姓名:
联系电话:
验证码:
微信:
产品类型:
代理区域:
需求说明:
我已阅读并同意 《秒火好酒代理网服务条款》 和 《秒火好酒代理网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