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欠社会市场太多 要还回来才能走得稳健
- 更新时间:2015-04-13 09:26:16
- 3733
2015年成都春节糖酒会,无疑成为白酒行业关注的焦点,而在这次糖酒会期间,各路人士或多或少总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试图为白酒企业破局寻求新的出路。
华夏酒报总编辑助理祁西峰表示,过去10年,酒商低质高价现象较为普遍,渐渐地远离了消费大众,今后酒商想长期保持稳步前进,只有改变这一不利于品牌长期发展的思维,转走大众路线,为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产品才是正道。
胡编乱造的企业文化
优质低价,是某些品牌在过去寻求暴利惯用的伎俩,在爆发式增长且消费畸形的黄金10年,可谓赚了个盆满钵满。与之相同的是,在过去10年中,不少酒商也惯用胡编乱造的企业文化,忽悠消费者,渐渐地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不诚信的印象。
“刚成立几年的公司,就动不动三十年,五十年老酒,谁信?”在贵阳代理白酒的冷先生坦言,他曾在与几家酒厂谈贴牌合作时,酒厂负责人告诉他可以生产10年以上的年份酒,且都有足够年份的老酒作为勾兑。冷先生告诉记者,当他问及酒厂成立时间仅为2006年,而30年以上老酒从哪里来时,酒厂负责人称“从别的酒厂收购的。”
据冷先生介绍,目前除了极少数一二线品牌有20年以上的年份基酒之外,99%以上的中小酒厂不可能有长达20年以上的基酒储存。这些酒厂动不动就宣称向别的酒厂收购,“一二线品牌不可能向小品牌卖年份基酒,小酒企没有储存数十年年份基酒的能力!”宣称数十年年份基酒纯属忽悠。
一些酒厂宣称的“只生产10年以上的老酒”,被专家称为“自己也不相信的忽悠”。也有不少企业在祖宗上做文章,把根本没有酿酒历史的老祖宗与酒联系在一起,硬邦邦把自己的商业形象向文人雅士形象装扮,成为业内的笑谈。“以前不戴眼镜的,现在装上了一副看上去文雅的眼镜,却对酒文化说不出个所以然!”曾接触过某经过包装的酒业公司的孙先生担忧,酒商热衷胡编乱造,极有可能对整个行业带来伤害。
高高在上远离大众消费者
除去低质高价、胡编乱造之外,高高在上的态度也是盘整中不少酒企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长期从事行业观察的李先生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某白酒生产大市一酒厂经过十多年发展之后,通过挂靠、合股等形式组建了一个集团公司,却在2014年底被暴董事长失联,原因有多种版本,有说被绑架的,有说赌博输了跑单的,也有称被银行突然调整放贷导致经营陷入困境的。
记者通过咨询该公司一高层管理发现,该公司生产的白酒产品市场价最高达2000元每瓶每500ml,白酒酒体成本价却不足百元。该管理人士坦言,公司从组建集团公司时,就定位走团购、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高端路线,市场铺货及基础打造,根本不受重视,“一旦银行贷款政策有所调整,拿不到贷款导致资金链断裂,经营陷入困境很正常!”
“那时候逢年过节想自己买一瓶喝,却又觉得不划算,现在可以自己花钱买了!”在贵阳一家企业做市场业务员的龚先生坦言,近年来很多曾经高高在上的品牌开始接地气,消费大众受益,厂商也会受益。
公益淡薄 市民不买账
另一类企业陷入经营困境的重要原因,是自身产品不被本土消费者看好,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这些品牌很少对地方做贡献,本土市民很难享受到品牌发展带来的实惠。
“有企业对外面宣称赞助了多少基础设施建设,却不愿意为酒厂身边的村子资助道路硬化!”家住毕节的孟先生告诉记者,在其老家所在的县份,尽管县政府下文要求接待中使用本县生产的品牌,但市民都喜欢在市场上购买别的品牌。孟先生说,尽管这个品牌品质也不算差,但同样品质的产品,人们还是喜欢买外来的。
记者了解到,不少酒商宣称的公益活动,小题大做,虚报浮夸,捐赠几千元的衣服硬是要报上万甚至数十万。甚至一些酒商在做公益活动时,不是以公益而公益,而是植入太多的商业目的,渐渐失信于本土市民,导致自身品牌很难打开根据地市场。
祁西峰说,公益淡薄、虚假浮夸、低质高价,都是过去10年中不少酒商的通病。在未来10年的白酒发展中,通过这一轮行业深度盘整之后,酒商只有慢慢地还清所欠社会的,才能够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否则就只有在这场盘整中被盘整掉。
祁西峰说,今后,白酒要把所欠社会市场的还回来,才能走得稳健。
- * 您的姓名:
- * 联系电话:
-
* 验证码:获取验证码
-
微信:
同手机号
- * 产品类型:
- * 代理区域:
- * 留言内容:
您可以根据意向选择下列快捷留言
我同意遵循
《秒火好酒代理网
服务条款》
和《秒火好酒代理网 隐私政策》
立即咨询
上一篇:茅台:瞄准中年富裕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