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1 17:04:42
阅读(2241)
最近网上一直流传说“喝了自己在家里酿造的葡萄酒等于慢性自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家庭自酿葡萄酒真的那么可怕吗?
记者就此采访了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王学东。他告诉记者,自酿葡萄酒如果正确选择原料、酿制方法合理,通常是不会发生中毒情况的。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自酿葡萄酒中毒事件?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葡萄酒在发酵过程中,葡萄皮与籽中的果胶在果胶酶或热能的作用下会分解出甲醇。由于家庭酿造葡萄酒的过程中不具备专业的发酵环境和原料等,很多因素无法控制,容易产生甲醇、杂油醇超标等安全隐患。此外,自酿过程中由于制作方法不规范、消毒不到位等,还容易造成杂菌污染。这些微生物在葡萄酒中生长繁殖,发生不良的理化反应,不但破坏了葡萄酒原有的风味,还会造成一定的健康风险。
也就是说,如果在自酿葡萄酒时的酿造方法出了差错,比如没有注重酿造过程中的消毒操作,或是没有严格选用专用酵母、控制酿造温度等,就会很容易让葡萄酒中的甲醇等有害物质累积。国家对果酒中的甲醇含量有明确规定,要求每升果酒中的甲醇不超过400毫克。若人们饮用了甲醇含量超标严重的葡萄酒,摄入了过量的甲醇,便会产生中毒症状。
为了避免家庭自酿葡萄酒中的安全隐患,国家食药监局官网曾为此发布文章,详细说明了酿造葡萄酒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一、选购适合酿造葡萄酒的优质葡萄。葡萄分为酿酒葡萄和鲜食葡萄,为提高自酿葡萄酒的质量,建议消费者在选购原料时,尽量购买新鲜、成熟、无破损的酿酒葡萄。
二、为防止杂菌污染,自酿葡萄酒的发酵器具在使用前应用热水或高度食用酒精清洗消毒、沥干;发酵时温度应控制在15-25℃之间,避免高于30℃;由于葡萄原料表皮微生物种类比较多,建议发酵前添加适量酿酒活性干酵母,达到抑制杂菌繁殖目的。发酵期间严禁向发酵容器内加水。如果在发酵或贮存过程中出现白毛、霉斑等异物,说明已感染杂菌,请不要再饮用。
三、由于自酿葡萄酒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为防止爆炸,应优先选用钢制和食品级塑料容器,最好选择大口的容器,装葡萄不要装满。发酵期间严禁将容器密封处理,应在瓶口留有空隙或用八层纱布封口。发酵结束后,应将酒与酵母完全分离,以防贮存期发酵涨瓶。
对于目前流行的自酿葡萄酒做法,王学东表示,非专业人士酿造葡萄酒,主要是为了制作过程的乐趣,获得新鲜的口感,丰富日常的饮品种类。如果和市售的红酒相比较,自酿葡萄酒的质量并没有保证,也不会对人体产生什么不一样的功效。而工业化生产的葡萄酒,从原料到生产流程都控制得更为严格,加工工艺也更专业,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人们饮用会更为放心一些。专家建议,在安全有保障的情况下,为了享受自己动手的乐趣,可以偶尔为之,但是没必要长期自制葡萄酒来饮用。
自制发酵食品,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食品安全问题?
生活中我们会自制许多发酵食品,比如酸菜、辣白菜等。在发酵过程中我们无法完全杜绝细菌的存在。但是,只要菌落总数在合理范围内,不是混入杂菌,尤其是致病菌,倒也不一定有危害,大家不要太担心。
第一,注意避免混入杂菌。
比如肉毒杆菌。目前,我国引起肉毒杆菌中毒的食品大多是家庭自制的发酵食品,如豆瓣酱、臭豆腐等,每年都会出现自制食品导致的肉毒毒素中毒事件。
自制食品其实是一件技术含量不低的事情,要自制的话,为了安全,一定要好好看看自制发酵食品的关键步骤,对每一步的安全隐患都有所了解,尽量做到避免这些安全风险。
另外,在吃的时候,最好是尽量加热熟透,这样也能降低可能存在致病菌或者有害微生物的风险。
第二,注意亚硝酸盐。
家庭自制的一些发酵食品,如泡菜就可能存在亚硝酸盐的风险。常见泡菜的腌制高峰一般在4-10天左右,这个因温度、盐度、蔬菜的种类等一些因素有关,一般认为一个星期左右达高峰。然后,再过10天左右,亚硝酸盐的含量就趋于平缓了。所以,一般推荐腌菜要等到15-20天左右吃。如果自制发酵泡菜,一定要腌透了再吃。
看了这篇文章,还是要提醒大家没有十足的把握千万别再喝自己酿的葡萄酒了!
1、本网中刊登的文章、数据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原创文章由秒火好酒代理网编辑整合,转载请注明秒火好酒代理网出处。
2、转载其它媒体的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网站刊登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3、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持有异议,请与秒火好酒代理网客服联系。联系电话:400-999-2585
免费客服热线
400-999-2585
您的姓名:
联系电话:
验证码:
微信:
产品类型:
代理区域:
需求说明:
我已阅读并同意 《秒火好酒代理网服务条款》 和 《秒火好酒代理网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