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子窖徐进:把频临破产的企业做成了上市公司
- 更新时间:2016-03-18 10:38:41
- 69958
十多年间,他将一家地方频临破产的酒厂做成了上市公司,市值翻了十数倍,他就是现任安徽口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徐进。
徐进,1965年1月出生,安徽萧县人,1986年8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经济师。现任安徽口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1986年8月至1992年4月历任淮北市杜集区科员、副乡长;
1992年4月至1997年9月历任淮北市烈山区经委副主任、区长助理;
1997年9月至2003年1月历任安徽口子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
2003年1月至2011年3月,历任原口子股份、口子有限董事长、总经理;
2011年3月至今,任口子酒业董事长、总经理。同时,徐进先生兼任口子酒营销董事。
背景
1997 年以前,安徽有淮北、濉溪两个口子酒厂,两家因为商标归属的问题打了多年官司,对商标的竞争也延续到了市场层面,以致1989 年第五次全国名酒评选时与全国名酒身份失之交臂。1997 年,在淮北市政府的主导下,两家口子酒厂合并,成立安徽口子集团公司,结束了两家酒厂多年的纷争。同年,徐进从政府机关被调任到口子集团,主管集团的营销工作。彼时“两口子”因为刚合并,又刚经历长达8年的内战,刚组建的企业就已濒临破产边缘。复兴的重任压在了徐进等人的肩上。
合并之初的口子集团困难重重。据徐进回忆,当时,“两口子”因为刚合并,又刚经历长达8年的内战,内耗严重,合并后企业已经资不抵债,到了破产的边缘,一行几乎天天上门讨债,有那么两三个月的时间企业都没钱给职工发工资。
另外当时企业内部计划经济意识浓厚,市场观念淡薄,对市场、顾客缺乏明晰的认识和有效的管理手段;加上历史上口子酒两次与“中国名酒”失之交臂,品牌影响小,产品档次低,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
大胆革新
面对重重困难,徐进等人的压力非常大,为了将销量提上去,徐进团队大胆革新,通过整合资源,团结各地区的经销商,加大营销力量,在区域市场上迅速形成了满足当时消费需求的产品和营销方式。当时这些务实的做法可以说是颇具成效的,徐进也在短短两年时间就被升为总经理。
升职后的徐进痛并快乐着,高兴的是自己的能力得到了认可,沉重的是自己肩上担负着近万人名职工的衣食问题,压力可想而知。据了解当时徐进进厂时才30多岁,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却在短短两年的时间斑白了两鬓。
2000年的时候,口子酒业刚刚开始恢复性增长,省内市场就上演恶性竞争,口子酒是走向全国还是专攻省内,口子集团决策层面临着战略抉择。徐进认为,全国白酒中高档市场存在着很大机会。企业应该走出安徽避开残酷的恶性竞争,提高整体竞争能力和企业层次。在明确走出安徽的战略后,口子酒开始强攻南京、西安等重点市场。
这个过程中,徐进也遇到了强大的阻力。经销商不习惯新的销售模式,一度退出了市场。在巨大压力面前,徐进决定在南京自己成立公司,采取直销方式继续运作。他组建了一批来自淮北的既没有社会经验也没有销售经验的学生业务员团队,由企业自己培训。经过3年的艰苦运作,到2002年的时候口子窖在南京市场开始风生水起。随后西安市场也很快被打开。
势态良好
到2009年,口子窖的销售收入已经从1997年的2亿到了20亿,翻了10倍。
如今,口子窖已成为国内白酒知名品牌之一。近两年酒业进入调整期,很多酒厂业绩都明显下滑甚至退出市场,但口子窖业绩依然稳步提升。2014年营收为22.6亿元,2015年在徐进的带领下口子窖正式上市,预计2015年业绩将比上年增长40%。
在徐进的带领下口子窖的前途可以说是一片光明,但徐进从不敢放松警惕,时刻关注市场动向,转变营销思路,徐进在2016年的全国两会是曾说过:“中国有13亿人口,白酒市场巨大,调整就像一场赛跑 ,谁落伍了,谁将被淘汰”。
- * 您的姓名:
- * 联系电话:
-
* 验证码:获取验证码
-
微信:
同手机号
- * 产品类型:
- * 代理区域:
- * 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