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红酒绿,酒为什么是绿的呢
- 更新时间:2022-05-15 08:00:20
- 9277
灯红酒绿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在众多成语字典上都有着可追溯的历史,但对于这个词,人们一直有一个不理解的地方,那就是为什么要用绿色形容酒液呢?要知道生活中的酒水没有一个是绿色的,那么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古代为什么说酒是绿色
古代的酒酿,尤其家酿,没有榨煮过程,较为粗糙,酒熟后即可过滤饮用。过滤不净,碎米、碎渣浮在酒面,甚至有的酒糟也没有滤出,这样的酒古人也称之为“浊酒”,所以,古代的人既说喝酒,也说吃酒,就是喝酒时连同酒糟一起吃下去。
浊酒杂质大,碎米、渣滓浮在酒面上,时间长了就变成了淡绿色的如蚁如蛆的糟沫。就是这层糟沫,让美酒有了“绿酒”“酒绿”“绿蚁”等等称谓。
三国曹植在《七启》中说:“盛以翠樽,酌以雕觞。浮蚁鼎沸,酷烈馨香。”还有《释名》中说的:“酒有沉齐,浮蚁在上,沉沉然如萍之多者。”
这里说的“浮蚁”就是这层浮沫,因为它是绿色的,所以也称为“绿蚁”,大致是因为这层泡沫细碎,就像一层蚂蚁漂在上面,所以称作“绿蚁”或者“浮蚁”了。
这就是“酒绿”的来历。正是这层浮沫,让古代的文人爱屋及乌,在赞美美酒的同时,也爱上了这层称作“绿蚁”或“浮蚁”的浮沫,并将“绿蚁”或“浮蚁”演变成对美酒的昵称。
为什么没有过滤酒是绿色的
古人发现吃剩下的食物没来得及处理,发霉发酵了,产生香气而成为酒。随着农业的发展,有了剩余的粮食,才开始意识到可以用这些谷物去酿酒。于是,大规模的酿酒才开始。根据古代文献记载,酿酒需要几个条件。
《礼记·月令》:“乃命大酋,秫稻必齐,麹蘖必时,湛炽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兼用六物,大酋监之,毋有差贷。”
就是说,酿酒:
一 :要有稻谷等原料。
二:麹蘖,就是酒曲,可以发酵的糖化剂,要制作的及时,就是要新鲜,不让产生的微生物变质而达不到制酒效果。
三:是加温用的,燃烧的柴火要干净,不能产生异味。
四:是水泉也要干净有清香。
五:还要有适当的盛具,要用较好的陶具。然后就是要掌握火候,掌握发酵的温度等等。其中,能对酒的成色产生影响的就是酿酒原料、酒曲和水。
酒的原料,开始就是米或者麦子。自然酿出来酒是黄色的。那么,绿色从哪儿来呢?这要从一种原料说起——果类。
就是说,因为果类当中含有叶绿素等,有条件使得酒接近绿色。宋代《癸辛杂识》中有个故事曾经说到,某家有个梨园,里面每株树都很大,每株收梨都有二车那么多。
有一年,梨的收成太好,数倍常年以致于卖不掉,但是味道也很好,就用大瓮把数百枚储存起来,用泥土封口。没想到后来忘了,半年后再想起来打开来,里面的梨子竟然都化成水了,“清冷可爱,湛然甘美,真佳酿也,饮之则醉。”这大概可说是古人用果类入酒的例子。
这就是酒绿的来源和介绍了,当今时代制酒技术已经炉火纯青,但传统酒水依然具有魅力,它们的由来演变更是不能忘记。酒绿反而是一种美称,小伙伴千万不要混淆了哦。关于酒的文化历史还有很多,希望这次的介绍能够帮到你哦。
- * 您的姓名:
- * 联系电话:
-
* 验证码:获取验证码
-
微信:
同手机号
- * 产品类型:
- * 代理区域:
- * 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