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国产葡萄酒“量跌价涨”,结构升级之战如何打响?
- 更新时间:2018-12-23 08:00:30
- 8186
自2008年以来,国产葡萄酒和进口葡萄酒在国内市场厮杀大戏便拉开帷幕,历经十年的博弈,红酒市场也在发生着改观,其中国产葡萄酒整体呈现“量跌价涨”的趋势,产业结构升级加速,未来国产葡萄酒的升级之战应该如何打?
图:2018年1-11月,全国葡萄酒产量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2018年1-11月,全国葡萄酒产量58.1万千升,累计下滑7%,其中11份实现产量7.5万千升,同比下滑13.8%。
去年国产葡萄酒产量为100.1万千升,而今年若想赶超去年,12月份的产量则至少需要达到42万千升,而这个数字比今年前8个月的产量之和还要多。结合现在的数据来看,2018年国产葡萄酒产量下滑几乎已成定局。
与此同时,我们却发现,国产葡萄酒销售收入并没有随着产量的下滑而降低,反而呈现增长态势。2013~2016年,国内规模以上葡萄酒企业销售收入分别为408.17亿元、419.93亿元、462.64亿元和484.54亿元,逐年递增,2017年虽有波动,但整体来看,国产葡萄酒已进入一个量跌价升的新周期。这背后反映的是国产葡萄酒行业的结构升级。
图:2018年1-11月,全国葡萄酒产量及增长量
如何破局?
细分品牌:
细分品牌占领消费者记忆。品牌是符号,背后是流行性,它便于消费者做出选择。长城今年提出了子品牌品牌化,依托长城主品牌,形成了五大战略性品牌。同时目前的国际葡萄酒巨头嘉露、星座、富邑,无一例外实行的都是品牌细分策略。
细分细分品类:
品类适应消费多元化。随着消费者口味的多元化、个性化,通过细分品类占领市场也是一种出路。在这一点上,华东的“干白部落”就做的很好,以品类破局,此外,威龙主打的有机葡萄酒的概念也值得市场借鉴。
大单品:
大单品破局消费碎片化。任何一个市场,都应该是大单品和细分市场并存的。通过大单品满足主流消费群,占领市场。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大单品也需要随着市场变化升级换代。以张裕解百纳为例,目前已更新到第九代,自1931年面世以来全球累计销量已突破5亿瓶,是名副其实的大单品。
国产葡萄酒结构升级,给更多更优质的红酒品牌留出空间,未来国产葡萄酒将从低端低效能向高端高效发展,我们共同期待着国产葡萄酒市场的繁荣昌盛。
- * 您的姓名:
- * 联系电话:
-
* 验证码:获取验证码
-
微信:
同手机号
- * 产品类型:
- * 代理区域:
- * 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