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微浊醍醐清-剑南春,品鉴剑南春绵竹酒
- 更新时间:2018-10-13 10:36:45
- 10137
历史上关于剑南春酒的美誉数不胜数,从唐代李白的“士解金貂”、“解貂赎酒”到北宋苏轼的“三日开瓮香满域”,产于四川的剑南春酒从至今都是名人佳话的情感寄托。剑南春绵竹酒到底怎么样?我们一起来“品鉴”剑南春绵竹酒。
图:剑南春酒
绵竹剑南春酒,产于四川省绵竹市,因绵竹在唐代属剑南道,故称“剑南春”。四川的绵竹市素有“酒乡”之称,绵竹市因产竹产酒而得名。早在唐代就产闻名遐迩的名酒——“剑南烧春”,相传李白为喝此美酒曾在这里况把皮袄卖掉买酒痛饮,留下“士解金貂”、“解貂赎酒”的佳话。北宋苏轼称赞这种蜜酒“三日开瓮香满域”,“甘露微浊醍醐清”,其酒之引人可见一斑。
明代徐炬《酒谱》中记载:“西蜀道士杨世昌造蜜酒。”蜜酒鹅黄的出现,为中国文学史,也为中国酒文化史留下了千古美谈。北宋大文学家苏轼与绵竹道士杨士昌的趣闻,南宋大诗人陆游的剑南诗稿等许多文坛佳话蕴于其中。
图;剑南春酒
剑南春的前身为绵竹大曲酒,创于1662年的清康熙初年,陕西三原县人朱煜,因见绵竹水好,便移居至此,办起了最早的曲酒作坊名“朱天益酢坊”。 据《绵竹县志》记载,当时的绵竹大曲达到了“味醇香,色味白,状若清露”的美妙境地。
五十年代,国营绵竹县酒厂宣告成立,这个厂就是今天“四川省绵竹剑南春酒厂”的前身。酒厂从改变酿酒原料入手,进行科技攻关,试验出一种绵竹酿酒史上从未有过的新原料,用这种原料酿出了“芳、洌、甘、醇”, 恰到好处,风味更为独特完善的酒,这就是今天声誉卓著的中国名酒“剑南春”。
图:剑南春酒
在剑南春酒传统酿造技艺中,历有“低温入窖,粮糟缓慢糖化、发酵升温成酒”的总结。酒糟在窖池发酵“发热”属阳,用泥池发酵属阴,让发酵中的“阳”在泥池中“阴”的作用下平衡而酿造出美酒。蒸馏也是剑南春酒传统酿造技艺中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发酵好的固态酒醅采用续糟混蒸法在一种又低又矮的传统甑桶中缓火蒸馏,甑内繁多物质交织在一起,各种香味物质都蒸馏于酒中。
剑南春酒由高梁、大米、糯米、小麦、玉米按特定的比例混合粉碎而成,各季入窖粮糟淀粉含量控制在17%至20%之间。中高温曲用量20%至25%.用谷壳用量≤20%。冬季原料与母糟配比为1:4.5,夏季为1:5至1:5.5.冬季用水量是投入原料的75%至100%,夏季80%至100%。
严格的酿酒技术加上不断创新的发展模式,在2008年,剑南春酒传统酿造技艺被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于剑南春酒的美誉从不间断,一款白酒的好坏,需要每个人亲自品评。
- * 您的姓名:
- * 联系电话:
-
* 验证码:获取验证码
-
微信:
同手机号
- * 产品类型:
- * 代理区域:
- * 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