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辉:做黔酒文化的诠释者
- 更新时间:2017-03-08 11:47:21
- 4428
2011年,黔酒军团集体发力,喊出了“未来十年,中国白酒看贵州”的响亮口号,贵州省委省政府更是将振兴黔酒作为实施工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向着“生产百万千升白酒,打造千亿元级产业”的目标进军。在这样的有利背景下,贵州盛世甲秀酒业有限公司加快了市场拓展的步伐。
在贵州盛世甲秀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曾辉看来,贵阳地标性建筑“甲秀楼”所蕴含的文化资源,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支持,是企业壮大发展的双核驱动力。而贵州白酒的振兴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产能扩大、市场增长等成绩的考量,也是科技进步的实践、文化建设的过程。
十多年前,曾辉就读于贵州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算得上是酒业“科班”出身。
“当年酱香型白酒的发展不如人意,我转到煤炭行业寻求发展,没想到这一别就是十多年,但绕了一个大圈子,还是回到了酒业。因为对于家乡的白酒,对于酱酒,我一直充满感情。”曾辉向《华夏酒报》记者回忆道。
在曾辉看来,自己是一个“回归者”,在实现了人生的前期积累之后,要重新开启自己的酱酒“圆梦”之旅。而“文化+科技”的双核驱动理念,则是他对企业发展的信心所在。
对于品牌文化建设,曾辉对《华夏酒报》记者表示,在当今酒类营销中,文化已经成为品牌的灵魂,成为提升品牌附加值的唯一途径。特别是随着市场消费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中高端酱香型白酒发展潜力巨大,而贵州作为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基地,黔酒中高端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但如果做一个横向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比之于川酒“六朵金花”对品牌内涵的持续挖掘和演绎,比之苏酒军团中的“情怀”、“国缘”等鲜明定位,乃至于徽酒、豫酒对传统文化和现代品位的创新结合,黔酒在文化营销方面还有所欠缺,除了茅台的“国酒”风范深入人心,很多品牌或者诉求模糊、或者理念陈旧,在全国市场的文化影响力非常有限。
“黔酒品牌,其身后往往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相伴,这是黔酒的荣耀。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企业没能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曾辉认为,2012年,黔酒应该加大文化塑造与传播的力度,甲秀楼愿做黔酒文化的诠释者,这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责任。
谈到甲秀楼与酒文化的结合,曾辉向《华夏酒报》记者表示,其诉求应该是以贵州历史文化为背景,以地标性建筑甲秀楼为载体,向消费者传递酱香型白酒在贵州的发展脉络和文化沿袭,“将酒的价值、品牌内涵,融入到整个贵州的宏大文化背景中,互为衬托,形成区别于众多竞品的独特魅力。”
发酵专业出身的曾辉对于酿造技术研究有一种超乎常人的执着,他认为,酱酒是各种香型白酒中最复杂的,但越是如此,越要通过深入研究,洞悉其酒体奥妙,“我们要通过探索研究,去诠释酱香型白酒的复杂之美。”
曾辉说,贵州出产优质酱酒,优质酱酒产自茅台镇,这种观点已经深入人心。对于企业来说,不能满足于此,而是要在品质认可的基础上,强化科技研发,一方面持续提高酒质优势,一方面彰显其稀缺价值,综合起来,可以让消费者从中获得更深层次的精神体验,从而巩固酱香型白酒的王者地位。
基于这种观点,曾辉高度重视甲秀酒业的技术发展,一方面与省内高等院校和相关科研部门进行紧密的产学研合作,通过具体项目的实施来提升企业技术实力;同时,组建强大的技术团队,例如,在不久前出台实施的《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其起草小组成员有3位是甲秀酒业的高级顾问。
在酱酒市场一片大好形势下,曾辉却在思考这个品类如何进一步完善提高,“仅靠酒体优势和传统积淀,尚不足以支撑黔酒品牌的全面崛起,当前的酒类消费,消费者往往是被一种品牌主张所吸引,继而折服于其品质,对于目前很多黔酒企业来说,这就是未来发展的双核驱动力。”
- * 您的姓名:
- * 联系电话:
-
* 验证码:获取验证码
-
微信:
同手机号
- * 产品类型:
- * 代理区域:
- * 留言内容: